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景明[1]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56-61,共6页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03JB750.11-4401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WX30);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项目(2008第280号)
摘 要: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存在,诋毁他的人称其为顽固保守的"封建遗老"、"怪物";崇敬他的人称其为"东方文化代言人"、"怪杰"。借助吉拉尔替罪羊理论,对辜鸿铭文化现象解析,探究替罪羊机制在其身上的生成、演化过程,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实质。辜鸿铭挑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主潮,强调东方文明的独特价值,批判西方物质文明,致力于"东学西渐",因而成为同代精英与社会舆论共同制造的"替罪羊"。今天当褪去历史迷雾,我们重新审视辜鸿铭时,才发现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替罪羊",竟然是被遮蔽的"英雄"。辜鸿铭从"替罪羊"到"英雄"的悖论性存在不仅是"替罪羊"机制的体现,更是历史复杂性与深刻性的内在呈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