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立生[1] 陈佩玲[2] 李瀚旻[3] 陈龙[1]
机构地区:[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 [3]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1
出 处:《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第8期58-59,共2页Hu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内经》中提出的“肾生骨髓,髓生肝”是“肝肾同源”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补肾养肝法(滋水涵木)治疗慢性肝病,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本之法。李瀚曼教授提出了“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和“补肾生髓成肝”的假说,并开展了补肾调节肝再生(含补肾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实验通过“滋水涵木”维持“肝生发-肾涵养调控体系”协调统一,可使“肾生骨髓”与“髓生肝”(调节肝再生)可以相继或同时发生;提示补肾不仅可以生髓,还可以促进、调控“髓生肝”。笔者跟从陈佩玲教授学习,结合李瀚曼教授“补肾生髓成肝”理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益良多,现简单介绍如下。
关 键 词: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补肾生髓成肝”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