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324 [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
出 处:《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7期14-17,共4页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11年重大招标项目“现代生活方式与道德教育”【HJJD880020】研究成果
摘 要:贴标签作为身份定位的一种方式,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被不当使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教育者处理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化。贴标签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被命名者与标签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标签的制定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在无意中成了共谋。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标签理论,反思当前的"差生"研究,厘清标签的发生机制,希望可以通过重新诠释标签,为解决"差生"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