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先金[1]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孔子研究》2012年第4期4-12,共9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上古文学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0BZWO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研究"(项目编号:07JA75103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哲学语境下,我们需要不断地认识与发现"孔学",以便揭开遮蔽,让"孔学"显现于当下的世界,即孔子哲学之研究仍需时人之努力。孔子关注人及人类社会,并不断地进行追问,试图寻找出自己的答案,整部《论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大抵可以简单地勾勒出孔子围绕"人"展开的"追问—回答"结构图:首先,追问"我是谁",即在"知人"层面回答人的"类"特性;其次,追问"我应该向何处去",然后回答人应该作为君子向人性的高处———"仁"走去;再次,追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生存",然后回答人应该在一个现实化的理想图景中获得理想化的现实境遇。这种"追问"与"回答"就自然构成了孔子的人生哲学结构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