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30
出 处:《学术交流》2012年第8期39-43,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前苏联后期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息息相关。文化和政治思潮的杂糅化、教育改革的唯利益化、文学作品的价值转向和西方有意识的文化渗透构成了社会价值观嬗变的肇始之源。文化和政治思潮的杂糅化表现为抽象人道主义蔓延,抽象伦理观、"历史终结说"兴起,"俄罗斯思想"复归。教育事业发展的公益性丧失、教育评价体系标准的唯利益性转变、文化愚昧阶层重新出现等教育改革问题也成为引发道德价值观裂变的现实原因。文学作品对苏联历史的歪曲评价迎合了社会混乱的思潮,"现实有效"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使前苏联人的价值向度发生全面逆转。思想多元化为文化领域的道德价值嬗变提供了最初的可能,而教育则是一种制度媒介,文学领域的价值导向在根基上为拔除前苏联共产主义道德价值观推波助澜,西方的文化侵略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在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路程随文化领域的非道德化蔓延开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