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建高[1]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8期163-166,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学衡派文艺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2SJB750013
摘 要:后殖民主义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传入国内后,众多学者发表文章对这一理论或进行译介,或研究阐释,或参与争论,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后殖民理论研究的热潮,促进了这一理论在国内的传播。后殖民理论在中国学界很快成为研究的热点,应该说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全球化"和后殖民的语境中如何由本土传统向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过渡?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强势文化之间的关系?怎样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重建本民族的文化身份?这些都是研究后殖民理论的学者们无法绕开的重要问题。认真地梳理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对于国内学术界的现代西方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