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志忠[1] 刘浏[2] 贾柳萍[2]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内科,广东佛山528200 [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佛山528200

出  处:《广东医学》2012年第15期2282-2284,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 A级18例,B级26例,C级16例;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各20例作为对照。完善心肌酶、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记录心肌酶谱(CK、CK-MB)、QT间期、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等。结果肝硬化组患者CK、CK-M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乙肝组(P<0.05),E/A比值则低于乙肝组和正常组(P<0.05);QT间期、LVSV、LVEF及RV与乙肝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各级之间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级E/A比值显著低于A级患者(P<0.05),而B、C级之间E/A比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K、CK-MB水平均高于非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QT间期、LVSV、LVEF、E/A比值及RV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表现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其改变程度与肝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BV感染在肝硬化心肌损害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关 键 词:肝硬化 心功能 肝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 

分 类 号:R575.2[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