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艳宗[1]
机构地区:[1]南阳师范学院
出 处:《大舞台》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初,茅盾的《子夜》和曹禺的《雷雨》相继问世,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两位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周朴园的生存状态,一个偏重于社会性,一个偏重于伦理性,不管是谁,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在一种难以挣脱的尖锐冲突中挣扎、突围,他们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征、文化特征的命运和所面临的生存伦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种身份的互补、命运的互见,较为全面地再现了30年代中国资本家的历史宿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