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宗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长篇小说汉画像嫦娥奔月生命人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长城》《作家》《大舞台》《芒种》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魂灵寻觅:从冲突、忏悔到救赎——评周大新的《安魂》
《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180-184,共5页刘艳宗 
周大新在长篇小说《安魂》中,以泣血之笔展开了与英年早逝的儿子的对话,并以纪实的方式再现了儿子周宁短暂一生,在痛楚的回忆中表现那来自灵魂深处的自责和忏悔。小说的前半部描写了儿子从出生到被病魔夺去生命的历程,满溢着浓浓的父爱...
关键词:周大新 忏悔 冲突 寻觅 救赎 长篇小说 儿子 周宁 
《娘要嫁人》:一面映照人性和社会的多棱镜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6期80-81,共2页刘艳宗 
《娘要嫁人》是近期各大电视台争相热播的电视剧。它通过一个寡妇独特的情感经历,折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烛照出关于人性、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历史 人性 棱镜 映照 情感经历 电视剧 电视台 道德 
鲁迅与冰心小说中孩子形象比较论被引量:1
《芒种》2012年第16期16-17,共2页刘艳宗 
"五四"时期,随着人的被发现,孩子也相继被发现,孩子纷纷走出被遮蔽的历史地表,成为文学人物长廊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曾经被忽视的生命存在初露峥嵘。相对于现代其他作家,鲁迅和冰心的小说中孩子出现的频率更高,并且自成一个体系,从不同的...
关键词:鲁迅小说 冰心 狂人日记 内聚焦 孔乙己 社会化 孤独者 生命存在 作家 形象比较 
谈“吴荪甫”和“周朴园”历史宿命的互补性
《大舞台》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刘艳宗 
20世纪30年代初,茅盾的《子夜》和曹禺的《雷雨》相继问世,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两位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周朴园的生存状态,一个偏重于社会性,一个偏重于伦理性,不管是谁,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在一种难以挣脱的尖锐冲突中挣扎、突围,他们具有...
关键词:社会性存在 伦理性存在 历史宿命 
对一个精神分析文本的解读——论《虚证》中郭普云的精神实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刘艳宗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
关键词:创伤性经验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 
生命的沉重与轻盈——解读赵玫《上官婉儿》的生命感受
《作家》2012年第16期5-6,266,共3页刘艳宗 
《上官婉儿》以婉儿的生命和生存际遇为质料,从叙事伦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婉儿的一生,再现了她在政治、情感、生存等方面属于个人的沉重与轻盈的生命感觉。无论是在成长的环境,还是在政治生命和情感生命方面,都可以读出婉儿沉重与轻盈并存...
关键词:《上官婉儿》 理性伦理学 叙事伦理学 生命感觉 沉重 轻盈 
从“教什么”到“学什么”——兼议研究性学习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6期213-215,共3页刘艳宗 
目前,高校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广大业内教师都做出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但这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文学教学中...
关键词:教什么 学什么 研究性学习 现代文学教学 
变色的年轮——赵玫长篇小说《漫随流水》的生命符码解读
《长城》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刘艳宗 
赵玫的长篇小说《漫随流水》以优雅抒情的笔调勾勒了沈萧曲折坎坷的一生,在历史的转折流变中,这个女性的生命轨迹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走势。整体审视她的生命年轮,可以清晰地洞察出其中所蕴藏的时代、政治、伦理符码,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
关键词:长篇小说 精神境界 
南阳汉画像嫦娥奔月的人性美初探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2期174-176,共3页刘艳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JA730006
嫦娥奔月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解读的可能,但从人性美的角度对嫦娥奔月进行解读的并不多。从个体人性的角度来看,嫦娥的不畏艰险、勇敢、自我牺牲等优秀品质,使这个故事拥有了无限的人性魅力。南阳出土的汉画像"嫦娥奔月"将远...
关键词:汉画像 嫦娥奔月 人性美 
汉画像“嫦娥奔月”的人性魅力
《电影评介》2010年第16期84-87,共4页刘艳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A730006):"全国出土汉画中早期宗教;神话文献的钩稽;整理与研究"的论文之一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流变的过程中,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有从婚姻的角度解读,还有从男权、女权的角度解读的,但从个体人性的角度分析嫦娥不畏艰险、勇敢、自我牺牲等美德关注不够,而正是因为嫦娥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才使这个故事拥有了无限...
关键词:汉画像 嫦娥奔月 人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