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瑞卿[1]
出 处:《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6-12,98,共8页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的演进"(11YJA751039)
摘 要:元好问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随物赋形"这一理论话语,而且与苏轼整体的诗学思路趋于一致,都主张"无意而发",在"致道"、"神遇"的境界中,入于大道自然。元好问诗学中潜藏着"苏学"因素,甚至是苏学的思想体系。《东坡易传》中世界无心而成的自然观和以无心为理想的伦理观贯穿于苏轼的诗学中;元好问提出"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其所谓"诚"类似于苏轼的圣人应物之心,同样不执著于心本体,而以顺应自然为归。"程学盛南苏学北"是学术交锋的结果,元好问自觉地将理论的矛头指向了程学,在针砭程学的同时表现为对苏学的承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