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赋形

作品数:174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宝记陈振波阮堂明张瑞君葛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许昌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用·境界·工夫:苏轼“随物赋形”说新诠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5期170-180,共11页刘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宋‘新子书’与古文运动研究”[项目编号:21CZW021]阶段性成果。
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文本语境中多次阐释了“随物赋形”说。此说的讨论对象经历了由自然之道到处世之道再到文章之道的变化,隐含了“体一而周万物”“通二为一”的体用论,展现了“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的道德境界、“人固与天地相似”...
关键词:随物赋形 体用 境界 工夫 
苏轼“随物赋形”命题的功能发展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62-73,共12页陶承昊 王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068)。
苏轼散文中“随物赋形”一词最初指水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形态的特点,之后发挥出“随物赋形”在为人与为文两方面的理论功能。随物赋形思想既整合了道、佛两家相关的思想,也是对陶渊明人生态度、谢赫相关画论的发展及个人生活经...
关键词:苏轼 随物赋形 行止天成 功能论 
不拘一格 随物赋形--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文本例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裴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一个单元往往包含多种文体的文章。这种编写体例更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和育人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章的“文体”特点,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体互渗 文体特点 
东坡旧迹何处寻
《古典文学知识》2023年第12期17-19,共3页韩元 
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诗学实践中的苏黄接受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SJYB2318)”阶段性成果。
杨万里一生奔波仕途,且累于子弟,往往收敛悲情,而以欢喜示人,其诗歌风格以“诚斋体”的活泼灵动、空无依傍独步一时。这与触事便发、吐以逆人的苏轼多少有些不同,而苏诗的天骨开张、随物赋形与杨诗也迥然有别。
关键词:诗歌风格 诚斋体 随物赋形 杨万里 苏诗 苏轼 迥然有别 悲情 
乡土的三重面相:读桐雨的诗
《广西文学》2023年第11期101-104,共4页陈代云 
桐雨的诗集名为《风的形状》,在同名诗歌中,她写道,“风,有形也无形/取决于风遇到的事物/比如一棵树,一座房子”,她的写作大抵也如“风”,自由自在,随物赋形。“风”是桐雨诗歌中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在标题中出现“风”的诗歌就有不少,如...
关键词:随物赋形 自由自在 三重 
有韵尺牍:苏轼岐梁唱和诗的情境还原与帖本溯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9期157-164,187,188,共10页党永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淳化阁帖》谱系研究”(CSQ20015)。
苏轼岐梁唱和诗之所以佳作秀句频出,离不开苏辙岐梁唱和诗的铺垫。前人批评苏轼岐梁唱和诗篇有“起笔突兀”“渺不相属”和“芜词累句”三种弊病,实则根植于苏轼与苏辙唱和的特定情境之中,乃唱和诗兼作尺牍的结果。苏轼岐梁唱和诗题中...
关键词:岐梁唱和诗 苏轼 情境 帖本 “随物赋形” 
朱赢椿:造一只鸟怪
《青年文摘》2023年第16期44-45,共2页赵皖西 
2014年5月,艺术家朱赢椿在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书坊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便形鸟。从此,他一头扎进便形鸟的世界,观察、收集、绘画,持续9年。“便形鸟”的名字,取“随物赋形、便宜行事”之意。它并不属于世俗意义上的鸟类,而是由鸟粪变幻而...
关键词:朱赢椿 南京师范大学 随物赋形 绘画 艺术家 
战争文学中的想象、记忆与方法--张新科《铩羽》的创作启示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第2期101-107,共7页陈静 
一、想象与记忆的绞缠与博弈作家借助于文学的抒情性和隐喻功能遮掩了战争题材的硝烟性,恰恰反映了战争主题下的创作过程以及同题材作品与生俱来的固执性格,这些文学努力难以摆脱历史已经发生的牵绊,作者越是执意坐而论道,强调自己与过...
关键词:随物赋形 战争题材 隐喻功能 抒情性 战争主题 创作启示 记忆 张新科 
诗通未来而无相
《星星》2023年第1期35-36,共2页孟醒石 
壬寅仲夏,在日本作家宫本辉的短篇小说集《烧船》上读到一句话:“水随器物而有形。”我随手在靡页写下:“诗通未来而无相。”大雪过后,再翻这本书,再遇这两句,先为自己的偶对之言窃喜,后又枯坐半响。“水随器物而有形”,源于苏轼《画水...
关键词:短篇小说集 诗通 随物赋形 宫本辉 苏轼 无相 有形 器物 
随物赋形,即物言情——就《雪中寄李知海判官》谈咏物寄情诗的理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3年第1期176-178,共3页陆平 
大家熟悉的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即在物象中寄托作者的人格追求。但还有一类咏物寄情诗,创作目的是与他人交流情感,所咏虽为现实之物,但更多是借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形容两人的交情,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22届苏锡常镇四市...
关键词:咏物 随物赋形 人格追求 创作目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托物言志 言情 苏锡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