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源起与建立探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远来[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第5期79-82,共4页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10BGL062)

摘  要: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宅基地农民私有,且能够自由转让,但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房屋及宅基地权利开始受到限制,而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推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转变,公社把农民的宅基地、房屋转为人民公社所有,恶化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面对当时国家极度困难的形势,以及农民群体的要求,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和1963年中共中央文件初步建立了"宅基地所有权属于生产队所有、宅基地归社员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制度,满足了当时的制度均衡。

关 键 词:宅基地制度 源起 人民公社化运动 制度均衡 

分 类 号:F301.1[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