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望池[1] 石尧[1] 李贵福[1] 钟经馨[2] 郭建文[1] 朱吉祥[1] 马朝晖[1] 李铁林[1] 黄燕[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脑病三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多普勒室,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第9期1788-1790,共3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08322)
摘 要: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脑脉解痉汤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西医治疗及脑脉解痉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发病后3天和7天脑脊液ET-1和NO水平,多普勒检测出血后第7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CVS发生10例(33.3%),对照组CVS发生17例(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ET-1水平在出血后3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ET-1水平随时间递增(P<0.05),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NO水平在出血后3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NO水平随时间递减(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治疗后,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水平下降,而NO水平则上升,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下降,提示脑脉解痉汤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中医药
分 类 号:R743.3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