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兆荣[1] Nelson Graburn 李春霞[3]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2]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94720 [3]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5-13,共9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摘  要: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合适的ICH(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体系是全球普遍的过程。在今天的中国还应特别强调遗产语境。

关 键 词:无形文化遗产 动态 体系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