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作品数:37被引量:23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遗产电视无形文化遗产仪式性彝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学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河体系中的水遗产被引量: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2期59-67,154,共10页彭兆荣 李春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号:17AA001)。
运河作为联合国遗产体系中“文化景观”的一种分类,属于水遗产范畴。通过分析水遗产的结构及类型、诸多样态性及对水遗产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评估,梳理和创建运河的知识谱系和“中国运河遗产范式”。
关键词:运河 文化景观 水遗产 中华水文明 
“走运之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运河被引量:3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37-45,共9页彭兆荣 李春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17AA001)。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汇集了人类的经验、知识、智慧和技艺。作为文化遗产,运河无论是历史表述、工艺技术还是文明交流的原真性,都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同时,作为世界遗产的一类,需要我们对其知识谱系,特别是专业性有所了解和掌...
关键词:运河遗产 遗产事业 知识谱系 操作性 
作为工程技术遗产的运河被引量:1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8,共8页彭兆荣 李春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17AA001)。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人工工程。作为文化遗产,无论是历史表述还是文明交流的原真性都值得珍惜和传承,其中技术因素尤其重要。在联合国遗产体系里,运河遗产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认定,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文章对联合国运河遗产中的技术因子...
关键词:运河 运河遗产 工程技术 技术文化 谏壁闸 
文化遗产关键词:国家公园被引量:2
《民族艺术》2015年第2期49-55,共7页李春霞 刘剑敏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灾后川西‘藏羌’碉楼的应用人类学研究"(11CGL1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阶段性成果
国家公园是世界遗产体系中最独特的类型之一。与法国、日本的文化遗产体系相比,国家公园与美国共同演绎了民族国家与遗产关系之新意。"国家公园"展示的,不仅是弥足珍贵的自然遗产,其保护制度,更有美国版本的"现代社会",一个由人、国家...
关键词:国家公园 美国 现代社会 文化遗产 
公约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李春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阶段性成果
从社会层面而言,现代遗产事业拥有两大具体的基石,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份与遗产相关的公约,它们共同搭建了一套日趋成熟的现代人类遗产保护体系。这套体系可视为是人类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不断更新中的成果,对它们的理解和解释本...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遗产 公约 
柬埔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续存因素探析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27-29,共3页Sombo Manara 李春霞 
文化遗产之所以得以存续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不少从古以来都在保存少数族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诸如学会并通晓自己的文化、了解他人的文化、获知人们的历史、保持本土语言的生命力,以及发展社会经济等主要因素都一直在...
关键词:柬埔寨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存续 自由多元文化主义 
由名胜古迹谈遗产的中国范式:以“天地之中”为例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李春霞 
2011年度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灾后川西‘藏羌’碉楼的应用人类学研究"(11CGL114);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在现代遗产事业大潮中,对如何参与到遗产知识(话语权)及规则生产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缺乏力度。遗产的中国范式应该如何来体现,是我国遗产研究必须致力的。以我国传统的"名胜古迹"为线索、以"天地之中"世界遗产为例,对中国遗产理念进行分...
关键词:遗产 中国范式 名胜古迹 
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生成养育制度——以三个文化遗产地为例被引量:1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1,共11页彭兆荣 李春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任何一个文化遗产除了其生成的历史逻辑外,还需要一个养育制度的保障性作用。我国的文化遗产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生成养育制度构成了体系中重要的存续和表现形式。以观星台为核心的嵩山历史建筑群是政治建构,它创造承乎"天命"的...
关键词:遗产体系 生养制度 遗产过程 价值累叠 无形性 
好客的东道主:旅游人类学“主-客”范式反思被引量: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23-28,共6页李春霞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CGL114);2009年度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
在中国现代旅游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主-客"关系的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反思旅游人类学的"好客"研究,认为中国主客关系中传统的文化逻辑,尤其是其蕴含的主次逻辑、辩证主客关系(如主动的东道主)等将为拓展、批判旅游人类学"主-客"范式提...
关键词:好客 “主—客”范式 传统逻辑 反思 
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被引量:15
《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5-13,共9页彭兆荣 Nelson Graburn 李春霞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
关键词:无形文化遗产 动态 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