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及唤醒  被引量: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建[1] 林立华[2] 王婧倩[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南京210038 [3]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  处:《江苏高教》2012年第5期127-129,共3页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基  金: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B-1-4)

摘  要: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是主体性"在场"的对立面,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虚假性。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包括"主体性意识逃逸"、"主体性意识壁垒"、"主体性选择性‘在场’"、"主体性‘实践空场’"等几种情形,且各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都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唤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主体性是当前迫切的一项任务,具体可以通过"经营课堂"、"教师提升"、"教材建设"、"改善外部环境"等途径实现。

关 键 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伪在场 唤醒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