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尚婷[1]
机构地区:[1]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 处:《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Yangtze River Academic
基 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诗歌与中国第三代诗歌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CWW004
摘 要:语言诗人认为语言先验于个体而存在,是经验产生的先决条件,诗歌应该返归语言系统内部寻求意义的制造;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认为日益严格且僵化的语言规范已将能指与所指牢牢绑定,使人们不得不被动接受贫乏虚妄的意义教化,而无法在本应以差异性联系为意义生成基石的语言符号中主动积极地创建意义、体验世界。为此,语言诗人提出"诗歌的本质就是无本质"的解构诗学主张,以激烈的态度摧毁一切既定诗歌法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诗完全弃绝了意义存在;恰恰相反,其真实目的乃是在瓦解语言等级秩序的基础上恢复符号的差异性,从而使文本在无限的符号链条上自由滑动,在互文性网络中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意义建构空间,满足解构主义者对"可写型文本"的美好想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