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军[1]
出 处:《交通医学》2012年第3期283-284,287,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摘 要: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行胃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癌症18例患者,在DSA下介入经皮胃造瘘术,正侧位注入造影剂并顺利进入胃腔,未见外溢后固定。注食时和注食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24h即可经造瘘管少量多次给予营养液。结果:食管癌8例、喉癌、纵膈恶性淋巴瘤食管各1例,在PG术后结合化疗2-3个月后病情好转,恢复经口进食并拔出造瘘管。因病情危重PG术后2个月死亡1例;目前仍放置造瘘管7例。获随访2个月-2年。出院后每2-3个月复查1次,体重均增加2-6kg,营养改善率100%。存活6个月2例(11.1%),存活1年6例(33.3%1,存活2年10例(55.6%1中,高龄患者4例。发生造瘘口皮肤感染2例(11.1%);造瘘口阻塞1例(5.6%);长时间放置造瘘管致局部肉芽组织增生1例(5.6%)。结论:PG是作为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简便,安全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