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举制度“衍生”出的“倒楣”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圣义 陈荣辉 

出  处:《山西老年》2012年第10期36-36,共1页

摘  要:“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科场之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楣”。

关 键 词:科举制度 明朝后期 科举取士制度 出人头地 监考制度 读书人 考生 

分 类 号:D691.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