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主体性:对《都市风景线》的符号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伯男[1] 

机构地区:[1]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口570228

出  处:《学术交流》2012年第10期186-190,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的出版,标志着兴起于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新感觉派文学正式登场。刘呐鸥的小说打上了具有自己鲜明印记的叙事程式,这一叙事程式包括三个基本模式:风景模式,带有乡村和都市的双重幻象;时间模式,是与传统决别的高速跑车;抛弃模式,突出了想象的主体性。透过对这些叙事模式的动力和内涵的探究,可清晰发现刘呐鸥书写时所处语境和他自身价值追求间的错位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作品中男主人公不断追求都市摩登女郎而不得进行了曲折表达,这种表达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富有启示。

关 键 词: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 风景模式 时间模式 抛弃模式 想象的主体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