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

作品数:247被引量:3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鹤臻王志松杨迎平郭亮亮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唯物史观与审美先锋之间——论刘呐鸥及周边文友对弗理契文艺理论的译介与接受
《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85-100,共16页高世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派’与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研究”(批准号:2023M740307);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新小说’的生成与演进研究”(批准号:GZC20230280)成果。
1930年,刘呐鸥翻译出版了苏联文艺理论家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弗理契致力于在唯物辩证法的统领下,探讨不同时期各类造型艺术的演变及其与社会之关联。他在梳理、评介艺术现象的同时,展露出灵敏的艺术嗅觉、前卫的现代精神和超前的...
关键词:刘呐鸥 文艺理论 左翼文艺 穆时英 弗理契 翻译出版 艺术社会学 漫画创作 
论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小说创作中的电影因素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9期34-36,共3页段冰艳 
“以影为乐”的新感觉派小说家刘呐鸥在创作中对电影艺术有着许多吸收和借鉴。影像化文本和都市女性形象正是其追“新”的重要成果,前者是电影影片与小说文本的巧妙结合,后者则在人物塑造方面兼具突破性和局限性。而由文本、人物共同构...
关键词: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 女性形象 电影 
中国新感觉派对谷崎文学的接受与转化——基于刘呐鸥日记的阅读史考察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6期91-101,共11页高世蒙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核心成员的新感觉派,其开放多元的文艺取向在同人正式聚合前的沉潜期(1926—1928年)已大体成形。除各人的文艺趣好本就存在交叠暗合外,刘呐鸥更以一己之阅读品味推动施蛰存等人早期文艺观的塑成。考察刘呐鸥1...
关键词:中国新感觉派 刘呐鸥 唯美主义 谷崎文学 阅读史 
迷影重重——刘呐鸥之死新探(下)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4期69-82,共14页孔刘辉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感觉派”作家新论--基于新见史料》(SK2020ZD42)
四、“华影”受挫·《国民新闻》·喋血酒楼1939年11月,穆时英返沪与刘呐鸥及黄氏兄弟相聚时,松崎启次曾兴奋地称他们五人是“志同道合的团队”,但其实每个人的经历、境遇、感受等是有差别的。黄天始因为只买到三张回港的船票,只好让母...
关键词:刘呐鸥 穆时英 志同道合 国民新闻 
“乡村风景线”——《都市风景线》的乡村书写
《今古文创》2023年第43期26-28,共3页胡忠孝 
2022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乌托邦——《都市风景线》中的空间生产”最终成果(项目编号:202213983036Y)。
刘呐鸥在《都市风景线》中的乡村书写具有独特的意义,表现为以“直接的乡村书写”和“间接的乡村书写”书写出纷繁复杂的乡村空间。其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一方面表现出和女性身体的同构,成为男性凝视的对象;另一方面激发了人物的乡愁情节...
关键词:刘呐鸥 新感觉派 《都市风景线》 乡村书写 
迷影重重——刘呐鸥之死新探(上)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3期74-87,共14页孔刘辉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感觉派”作家新论——基于新见史料》(SK2020ZD42)。
引言:世纪悬案1940年9月3日,午后两点十分,上海公共租界福州路平望街口的“京华酒家”内突然枪声响起,一着西装的男子应声倒在楼梯间,枪手见目的达到,迅速跑出酒店,跃上接应的汽车,飞驰遁去。这个胸中两枪、未及送医即告身亡者系“新感...
关键词:刘呐鸥 福州路 上海公共租界 楼梯间 
身体视野与刘呐鸥小说中的“女足”描写——以《都市风景线》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7期118-121,共4页赵志凯 
刘呐鸥在《都市风景线》中,以消闲的漫游者立场审视上海,将其对于欲望主体地位的失落、被殖民化的身份与畸形化的都市文明的隐忧,都通过对小说中摩登男女遇合关系的描绘表现了出来。其中,又以对女性身体——尤其是对女足叙述的用力暴露...
关键词: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 女足 身体 
都市情感蜕变的应激反应与新感觉--以刘呐鸥小说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5期9-11,共3页侯长生 王欢 
刘呐鸥的小说创作以上海大都市的生活为核心,新感觉派的形成也往往归之于上海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改变。从传统的感知时间到现代的触及时间、从个人的隔离空间到众人的共享空间,异质的时空给予了身处其中的人们极度的刺激...
关键词:新感觉派 刘呐鸥 小说 
上海《晨报》上的刘呐鸥、穆时英集外文
《中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1-6,共6页杨新宇 
2019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JZD037)。
20世纪30年代上海《晨报》的《晨曦》和《每日电影》副刊,是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文学和电影副刊,但学界对它们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其上刊载过不少有价值的文章,是颇为重要的文献,其中就有为《刘呐鸥全集》《刘呐鸥全集·增补集》...
关键词:上海《晨报》 《刘呐鸥全集》 《穆时英全集》 集外文 软性电影 
《无轨列车》的创刊号——从“无轨”二字说起
《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郭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左翼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1929—1937),批准号18BZW14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施蛰存与穆时英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一度活跃在上海文坛,风靡一时。作为“五四”以后一种新的小说流派,或说一种创作现象,他们与其他社团一样,也想编辑一本属于自己的刊物。1...
关键词:小说流派 刘呐鸥 施蛰存 新感觉派 上海文坛 文学主张 戴望舒 穆时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