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感觉派

作品数:54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靳明全潘海鸥黄德志王志松尹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新感觉派对谷崎文学的接受与转化——基于刘呐鸥日记的阅读史考察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6期91-101,共11页高世蒙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核心成员的新感觉派,其开放多元的文艺取向在同人正式聚合前的沉潜期(1926—1928年)已大体成形。除各人的文艺趣好本就存在交叠暗合外,刘呐鸥更以一己之阅读品味推动施蛰存等人早期文艺观的塑成。考察刘呐鸥1...
关键词:中国新感觉派 刘呐鸥 唯美主义 谷崎文学 阅读史 
中国“新感觉派”的消失与小说创作的局限——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例被引量: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94-98,共5页张颂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异军突起的流派——“新感觉派”,该流派把繁华的都市上海通过具有现代感的语言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又很快消失在中国文坛上。这条文学之路的折断,有时代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原因。他...
关键词:现代小说 “新感觉派” 刘呐鸥 穆时英 
新感觉派的中国化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年第3期30-33,共4页席嘉敏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在文学交流与影响的过程中,因文化背景与审美志趣的不同,中国新感觉派在接受日本新感派的过程中发生了文学变异现象,中国新感觉派创始之初就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对日本新感觉派理论的接...
关键词:日本新感觉派 中国新感觉派 变异 
中国新感觉派颓废意识出现的可能性探究
《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28-29,共2页吴丹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为主要成员的新感觉派以迥异于主流文学的颓废精神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容量和内涵。本文拟从策源地、文坛氛围以及文化根源等方面来探寻新感觉派对颓废意识接受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感觉派 颓废意识 都市 
论中国新感觉派对西方意识流的移植与转化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7期92-93,共2页易桑宇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是对西方意识流的第一次群体性尝试。新感觉派群体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因其创作中表现出共同的意识流文学色彩。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时空蒙太奇等技巧的使用扩展了心理描写的深度...
关键词:新感觉派 意识流 接受 转化 
革命与摩登的变奏——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兴衰论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9期10-22,共13页黄德志 殷鹏飞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感觉派初登文坛曾风靡一时,新感觉派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推动着新感觉派的发展,同时又制约着新感觉派继续探索的脚步。在新感觉派形成初期,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同人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新感觉派的发展;而随...
关键词:1930年代 新感觉派 革命摩登 
中国“新感觉派”命名史考察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19-26,共8页唐蕾 
一九八五年严家炎《三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五》和《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在中国大陆的正式成立。伴随"重写文学史"、文化研究热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等兴起,这个被...
关键词:新感觉派 中国现代小说 施蛰存 严家炎 流派研究 现代派小说 小说流派 穆时英 “现代派” 刘呐鸥 
谈中国新感觉派对意识流的接受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62-64,共3页陈斌 王琴 
中国新感觉派受启于日本新感觉派,致力于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其对意识流手法的接受:善于把握人物心理的微妙波动,从无意识的角度为人物的行为寻求深层心理学解释;重视人物的主观感觉,采用一种感觉...
关键词:意识流 新感觉派 接受 
刘呐鸥对中国新感觉派创作影响
《祖国(教育版)》2013年第4X期25-25,共1页杨艳萍 
刘呐鸥——作为中国新感觉派的能手,他是第一个把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介绍给中国的人,他的译介和创作对日本新感觉派进入中国,以及对中国新感觉派文学创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并对施蛰存、穆时英等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刘呐鸥 新感觉派 影响 
施蛰存与中国新感觉派的“疏离”被引量: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乔菁 黄德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C751034)研究成果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疏离"。这点可以从他所受外国作家的...
关键词:施蛰存 新感觉派 疏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