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

作品数:572被引量:61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海英杨迎平郭亮亮陈建军胡希东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唯物史观与审美先锋之间——论刘呐鸥及周边文友对弗理契文艺理论的译介与接受
《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85-100,共16页高世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派’与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研究”(批准号:2023M740307);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新小说’的生成与演进研究”(批准号:GZC20230280)成果。
1930年,刘呐鸥翻译出版了苏联文艺理论家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弗理契致力于在唯物辩证法的统领下,探讨不同时期各类造型艺术的演变及其与社会之关联。他在梳理、评介艺术现象的同时,展露出灵敏的艺术嗅觉、前卫的现代精神和超前的...
关键词:刘呐鸥 文艺理论 左翼文艺 穆时英 弗理契 翻译出版 艺术社会学 漫画创作 
我心中的新诗英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4年第9期158-177,共20页胡亮 
一戴望舒(1905-1950)要研究戴望舒的诗史,须参考他的情史。他的诗史与情史,均可分为三个阶段:唯格律阶段,非格律阶段,半格律阶段。1927年,诗人爱上了施绛年(施垫存之妹),以死相逼,后者却另有所属——此乃“唯格律情史”:前者以“格律”...
关键词:戴望舒 情史 穆时英 格律 两情相悦 诗史 
“现代性”视角下的穆时英小说创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童莹莹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是一个不尊崇唯一价值观,有着多元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现代性”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穆时英吸收“现代性”革新性、反传统性的特性实践于小说创作中,在创作时大量采用都市素材,歌颂现代物质文明,...
关键词:穆时英 小说 现代性 主题 艺术技巧 人物形象 
迷影重重——刘呐鸥之死新探(下)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4期69-82,共14页孔刘辉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感觉派”作家新论--基于新见史料》(SK2020ZD42)
四、“华影”受挫·《国民新闻》·喋血酒楼1939年11月,穆时英返沪与刘呐鸥及黄氏兄弟相聚时,松崎启次曾兴奋地称他们五人是“志同道合的团队”,但其实每个人的经历、境遇、感受等是有差别的。黄天始因为只买到三张回港的船票,只好让母...
关键词:刘呐鸥 穆时英 志同道合 国民新闻 
弦断有谁听?——穆时英、帕索斯与20世纪“共有的历史”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114-124,共11页王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感觉派佚文发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CZW04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考察《国民新闻》载“马歇尔作、蚁镌砾译”的“约翰多帕索士”的译者身份、所据原本及此文之研究价值等三方面问题。指出“蚁镌砾”并非学界前此所认定的穆时英,“约翰多帕索士”的原本为玛格丽特·马歇尔(Margaret Marshall)1940...
关键词:《国民新闻》 穆时英 约翰·多斯·帕索斯 “共有的历史” 
论蒙太奇运镜下穆时英的“狂欢”世界
《花溪》2023年第23期0091-0093,共3页王璐玮 
20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作为电影理论家的穆时英是“软性电影”的典型代表,他在对电影文艺进行学习、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电影创作方式的影响,本...
关键词:穆时英 蒙太奇手法 狂欢 意义 
波德莱尔与穆时英的现代都市空间书写被引量: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150-160,共11页李梓杭 文雅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拉斐尔前派艺术道德价值研究”(21KGH44)
20世纪末,文艺理论界研究呈现出“空间”转向趋势,从法国学者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理论到后继者亨利·列斐伏尔及米歇尔·福柯的空间哲学论,空间研究浪潮席卷整个西方文化界,也随即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城市,作为极具代表...
关键词: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 都市文学 波德莱尔 穆时英 
戴望舒:杭州“花边”,香港地区“民谣”
《同舟共进》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肖伊 
【“藏头诗”里的戴望舒】1936年7月9日,上海《铁报》在不起眼的版面位置,宣告了一条文坛“喜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与穆时英之妹丽娟女士,定十二日假新亚大酒店礼堂举行结婚礼。”
关键词:戴望舒 穆时英 藏头诗 铁报 民谣 香港地区 现代派 
“双城记”——那时上海、杭州的日常生活
《同舟共进》2023年第6期59-64,共6页刘克敌 
彻徊于都市、山水之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看来,上海是天堂——如果你已成名;上海也是地狱——如果无法出人头地。更确切的说法,也许是“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
关键词:新感觉派 上海的狐步舞 双城记 穆时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狱 出人头地 日常生活 
作为爱情小说的穆时英《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男性主人公主体形成的故事
《现代中文学刊》2023年第2期43-51,共9页田中雄大 薛亮(译) 
本文择取穆时英最早创作的以爱情故事为基轴、具有“新感觉派风格”的小说《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从爱情小说这一视点出发,聚焦男主人公主体形成的故事,将其与此前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爱情小说进行彻底比较,以阐明两者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
关键词:穆时英 新感觉派 爱情小说 《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 主体形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