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韦春喜[1]
机构地区:[1]鲁东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史哲》2012年第6期95-106,共12页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基 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10YJC751093);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0WD05)"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理学成为社会化思潮,且重视历史研治、重视教育的条件下,以理学史学观为指导进行史论诗创作成为士子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因以史经世、探究治乱的理学史学观有其独特性,南宋史论诗多以道观史,行道则兴,废道则衰,成为基本的史论立场,呈现出一种"道理"品格;史论诗掀起了评论上古历史、圣君的潮流,而对三代以降的君主持法甚严,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批判思潮。本着识统察机、以心论史的史学观,史论诗既注重历史态势的总体把握,更强调从幾微之处、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探讨历史发展,表现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新的历史探索视角。受义理史学观影响,史论诗形成了儒学义理化、道德化特征,同时扩大了历史人物关注层面,鸿德大隐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物成为关注对象,反映了史学从政治性史学向社会文化史学的性质转变。在注重正统的史学观影响下,史论诗很少涉及少数民族政权,促成了以三国题材为关注点的史论热潮,以民族英雄作为史论对象,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