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长安[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58-63,共6页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调性"概念外延的拓展在古典与浪漫派时期,"功能性"和声及"大小调体系"的理论逐渐完备。"功能性"和声思维成为大多数作曲家构建音乐作品、体现音乐的稳定或非稳定,以及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所遵循的主要法则。作品中"主音"、"主和弦"、"主要调性"是音乐发展的中心与归宿。20世纪以后的"非调性"音乐则以抛弃大小调调性和传统"功能性"和声原则为特征。作曲家们从更宽泛的角度重新对"调性”意义加以审视,旨在探索出符合20世纪“非调性”音乐思维的、但同样具有类似传统调性结构作用的、新的“滑性”观念。

关 键 词:《钢琴五重奏》 音高组织 施尼特凯 音乐作品 技术 和声思维 20世纪 非调性 

分 类 号:J60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