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五重奏》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康长安徐璐李珺欧靖胡青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音乐》《音乐爱好者》《艺术探索》《大舞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的古典特征
《黄河之声》2022年第20期96-98,共3页刘文 
本文以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该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调性、主题发展、配器和节奏六个方面,深入剖析《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的古典特征,以期为今后研究勃拉姆斯此类作品中的古...
关键词:勃拉姆斯 《钢琴五重奏》Op.34 古典特征 
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
《黄河之声》2016年第23期71-71,共1页胡青 
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Op.34创作于1864年,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钢琴五重奏作品,是为钢琴和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所作。本文以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以其曲式结构为切入点进行...
关键词:勃拉姆斯 钢琴五重奏 室内乐 
施尼特凯的《钢琴五重奏》解读
《北方音乐》2014年第1期16-17,共2页周媛 
《钢琴五重奏》创作于1972年-1976年,整整花了四年时间,此为一部创作时间长,同时还是这位作者的唯一一部钢琴五重奏。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变奏、回旋、复古等技术准则为创作思路。据了解,当前,在国内外对于施尼特凯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钢琴五重奏 音乐结构 变奏 回旋 
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复风格”技术的“风格”因素被引量:1
《大舞台》2012年第7期88-89,共2页康长安 
阿尔弗雷德·加里耶维奇·施尼特凯(1934-1998)是20世纪中后期俄罗斯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钢琴五重奏》(1972-1976)是作曲家创作历时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惟一的一部钢琴五重奏。在该作品中,"复风格"技术的运用较之其他作品显得含蓄...
关键词:《钢琴五重奏》 复风格 “风格”因素 
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下)被引量:2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58-63,共6页康长安 
"调性"概念外延的拓展在古典与浪漫派时期,"功能性"和声及"大小调体系"的理论逐渐完备。"功能性"和声思维成为大多数作曲家构建音乐作品、体现音乐的稳定或非稳定,以及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所遵循的主要法则。作品中"主音"、"...
关键词:《钢琴五重奏》 音高组织 施尼特凯 音乐作品 技术 和声思维 20世纪 非调性 
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中)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58-64,共7页康长安 
传统"功能性思维"的借鉴同大多数作曲家一样,施尼特凯喜欢欧洲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音乐,但是他"痛感到不能按旧的方式"[2]去写作音乐。其早期作品曾从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中汲取营养。1963年意大利作曲...
关键词:施尼特凯 《钢琴五重奏》 音高组织 技术 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 斯特拉文斯基 早期作品 
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的结构原则被引量:1
《民族音乐》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康长安 
在心理学、美学领域的"格式塔"理论强调:经由知觉活动组织而成的经验中的整体,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树的结果,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形式的特征虽然是由各种要素、成分组成的,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格式塔"是...
关键词:《钢琴五重奏》 结构原则 施尼特凯 活动组织 格式塔 心理学 成分 知觉 
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组织技术(上)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1-118,共8页康长安 
施尼特凯在经历了序列作曲和先锋派音乐比较理性的创作阶段以后,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以及个人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反思。在其后的作品中,他不仅使用"先锋派"技法,而且也从传统中寻找灵感。《钢琴五重奏》(1972-1976)在灵...
关键词:施尼特凯 《钢琴五重奏》 核心动机 传统作曲技法 借鉴 
施尼特凯的《钢琴五重奏》解读被引量:1
《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7期63-63,共1页李珺 
《钢琴五重奏》创作于1972~1976年间,是为纪念作者的母亲而作,也是阿尔弗雷德·加里耶维奇·施尼特凯(Alfred Garriyevich Schnittke)唯一的一部钢琴五重奏。
关键词:《钢琴五重奏》 施尼特凯 解读 弗雷德 
复风格与折中主义——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1972/1976)多重技法分析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徐璐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1972/1976)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名作。通过对其五个乐章的分析,能够把握施尼特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风格脉络:音乐是有目的的写作,技术写作体现了复风格与折中主义;注重人性化、情感化、标题化,挖...
关键词:五音动机 双重比例卡农 同中音调 B-A-C-H华尔兹 "闪回"手法 帕萨卡里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