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9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晓春[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  处:《思想战线》2012年第6期53-60,共8页Thinking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研究"阶段性成果(11JJD780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阶段性成果(07JJD740066)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终认定,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一官方认定制度,在激发传承人文化自觉的同时,也挫败了其他非官方认定传承人的积极性,重构了传承生态。现代社会的技术手段、信息传播、人员流动、资源交换以及消费者、市场等等复杂因素,都促使传承人在保守传统与适应创新之间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选择。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经验以及对保护的"完整性"与"活态性"的认识,"体系外的文化与体制外的文化持有者"对于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区分传承母体共享的"非遗"与脱离传承母体的"非遗",应该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其"本真性"原则。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传承生态 传承母体 本真性 

分 类 号:F272.92[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