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诊断和治疗”策略是否适合中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慧[1] 

机构地区:[1]《中国社区医师》记者

出  处:《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35期3-3,共1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摘  要:对门诊新发的或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在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在西方国家,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策略被推荐为消化不良的处理措施之一。该策略为:对年龄<45岁且无报警症状的消化不良患者先行非侵入性试验(尿素呼气试验或粪便Hp抗原)检测Hp,如果阳性就给予根除Hp治疗,阴性则暂时对症治疗。一些欧洲国家的评估研究表明,Hp"检测和治疗"策略与即时内镜检查结果相比,可获得相同的症状缓解率,减少了患者的诊断性检查,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而目前,我国对Hp"检测和治疗"策略的态度仍存在争议。2012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上,与会的权威专家就"Hp‘检测和治疗’策略是否适合中国"展开了一场激烈而精彩的学术辩论,并引起了现场近千名参会医师的热烈讨论。诺贝尔奖获得者、Hp的发现人Barry J.Mar shall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精彩点评更是这场"中西方之争"的点睛之笔。

关 键 词:中国工程院 对症治疗 诊断性检查 Hp抗原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诺贝尔奖获得者 症状缓解率 消化不良 

分 类 号:R57[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