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新型劳动及其现代意蕴——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哲学思考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静[1]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12年第11期27-31,共5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经济哲学思想研究"(编号07BKS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劳动方式的新的变革,使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人的劳动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叶所预见的: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页)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必然使机器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并且越先进的机器越能代替人的劳动的更大部分,从而把人置于直接生产过程的旁边,以生产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出现。这样,人就逐渐摆脱那部分繁重的、机械的、刻板的活动,转而从事更能显示人的创造性和丰富性的活动,这是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

关 键 词:劳动方式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现代意蕴 唯物史观 现代科学技术 自动化生产 学思 

分 类 号:F127.8[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