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西法尼亚首次报道鸢尾黄斑病毒侵染洋葱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云霞[1] 

机构地区:[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研究所

出  处:《植物检疫》2012年第6期93-93,共1页Plant Quarantine

摘  要:鸢尾黄斑病毒(Iris yellow spot virus,IYSV)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w)病毒,该病毒是洋葱上的一种重要病原,其传播介体是烟蓟马(仡却stabaciLindeman)。IYSV在美国西部洋葱主产区发生比较普遍。在美国东部,2004年首次在佐治亚州报道了IYSV的发生,随后在2006年,在纽约发现了该病毒。2010年6月中旬,在宾西法尼亚州的一个农场发现一些洋葱的叶部出现了两头尖的长形病斑,病株率约30%。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AS)-ELISA以及RT—PCR实验的结果均证实病株受到了IYSV的侵染。通过对PCR扩增得到的长为402bp的IYSV的N基因片段进行的测序结果表明,从5个宾西法尼亚洋葱样品中得到的扩增子的核酸序列之间是保守的,与GenBank中其他的IYSV的N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7%-100%。与IYSV的一个得克萨斯株系的同源性最高,为100%。

关 键 词:病毒侵染 美国西部 洋葱 黄斑 鸢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GENBANK PCR扩增 

分 类 号:S436.33[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17.12[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