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壮族民歌传统与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覃德清[1]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28-132,共5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05XMZ029);广西"人文强桂"课题"壮侗民族民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调查和研究";南疆民族和谐关系研究团队研究课题

摘  要:壮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浸润在"歌海"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歌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诗性思维模式,熏沐成一种具有人类文明史意义的心灵习性。然而,现代文明的传播以及人类思维模式的革故鼎新,致使民歌习俗式微,诗性思维失去衍生的文化沃土。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语境中,审视民歌传统和诗性思维的文化价值,促进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充溢着诗性的精神。

关 键 词:壮族文化 民歌传统 诗性思维 心灵习性 

分 类 号:I207.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