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2006年黄河下游大型灌区碳平衡长期变化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雷慧闽[1] 杨大文[1] 蔡建峰 王凤娇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2]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聊城252000 [3]山东省滨州市气象局,滨州2566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11期1754-1766,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510259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939004,509090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1M500021)

摘  要:北方灌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因此研究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变化规律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选择黄河下游位山引黄灌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简单生物圈模型2)为研究工具,模拟了灌区农田碳平衡在1984~2006年间的长期变化规律.位山灌区多年平均总初级生产量(GPP)、净同化速率(NAR)、土壤呼吸量(Rs)以及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分别为1733,1642,1304和-338gCm-2a-1.小麦季NAR呈显著增长趋势,玉米季NAR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全年NAR,Rs及NEE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在未考虑作物收获及考虑秸秆还田时,灌区吸收的碳总量为1.93TgCa-1,其中玉米季的碳吸收量较高.假设产量中所有的碳全部释放到大气中,那么灌区为弱碳源,多年平均碳释放量为0.23TgCa-1.

关 键 词:碳平衡 冬小麦 夏玉米 生态系统过程模型 灌区 

分 类 号:X1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