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音”尝试: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明海[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241003

出  处:《历史档案》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Historical Archives

基  金:安徽师范大学人才培育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rcpy033

摘  要: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是中国近代语文改革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后来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读音统一会本想迁就南北和古今,造成一种混合的标准国音,但是简单采用多数表决法,拿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学术问题所制定出来的"国音",终难得到普遍认同。当时参会者大多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章太炎几位门生的极力支持下,没有采用罗马字母,而用中国古代旧有的独体汉字作为注音符号来标注汉字读音,改变了传统的汉字反切法。这一注音符号的功用限定于标注汉字读音上,并没有成为汉字的替代物,这一思路在实践层面决定了近代汉字改革的基本方向。

关 键 词:读音统一会 国音 注音符号 汉字改革 

分 类 号:H109.3[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