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楠楠(综述)[1] 郑乃智(审校)[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神经科,山东青岛266011
出 处:《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年第6期374-377,共4页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摘 要: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近30年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1978年起,10种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和普瑞巴林等在临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癫痫的治疗。
分 类 号:R742.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