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木兰》《功夫熊猫》动画电影模式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南[1] 孙哲[2]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2]成都学院美术学院动画系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66-70,共5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度一般项目"中国动画的主要缺失与对策研究"(10YJA760028);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动漫研究中心项目(20111108);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05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98年迪斯尼使用中国元素打造的《花木兰》动画,全球票房3亿美金,2008年梦工厂《功夫熊猫1》全球票房6.3亿美金,2011年《功夫熊猫2》全球票房5.98亿美金。为什么中国自己的民间故事解读还不如美国?美国动画的成功的模式在哪里?笔者从人性与良知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民族符号的借用与改造、程式化传承与拿来主义并举三个方面分析美国动画片在中国受欢迎的深层内因。

关 键 词:主题化 民族符号 爱情 传承 拿来 

分 类 号:J23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