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12期1901-1911,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5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6020;411060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7CB81590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MG0901)资助
摘 要:根据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MD05-2901站位柱状样中浮游有孔虫群落定量统计及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微量元素分析,研究首次获得南海长时间尺度上Gs.ruberMg/Ca比值古温度资料,详细阐述了南海西部自MIS12期、约45万年来的表层海洋环境尤其是海水古温度(SST)变化历史.过去45万年来该海域SST变化范围为23.03~29.93℃,冰期/间冰期平均温差4.8℃,呈现非常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性变化,而且SST在间冰期内有较大波动、变化幅度最高达5.6℃,高于冰期/间冰期平均变化幅度,但在冰期内其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频谱分析发现SST变化具有显著的112,40.7和23.6ka等周期.在终止期1,4和5,SST明显领先于氧同位素变化,进一步交叉频谱分析发现表层海水温度在偏心率、斜率及岁差周期上均领先于氧同位素变化.MD05-2901站位还是南海首次在长时间尺度上具有Mg/Ca,Uk’37及转换函数法等多种方法的古温度序列记录,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不同方法估算的古温度间可相互对比,但Mg/Ca法能够更清楚地记录短期快速气候变化.与南海北部和南部Mg/Ca比值SST相比较,MD05-2901站位结果显示南海西部的SST平均比南海南部低0.6℃(MIS5期以来),而与北部表层海水温度相当、并没有体现其低纬度因素,在MIS5期的某些时段西部较北部温度低达2℃以上.这种变化显示了在间冰期南海西部可能有较强上升流存在,导致其表层海水温度偏低.
关 键 词:浮游有孔虫 Mg Ca比值 南海西部 海水古温度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