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波[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6-66,共11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争--回顾、批判与建构”(12AZX008)
摘 要:本文对先秦时期的各种怪论、谬误、诡辩和悖论及其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包括邓析的"两可之说"、惠施的"历物十意"、辩者"二十一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坚白相离"、庄子的许多"吊诡"之辞;概述了墨家所发展的逻辑学说和逻辑方法,韩非子对矛盾律的某种阐释与应用等,并将它们与西方古希腊的有关学说做了比较和对照。由此得出结论:在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的认知要素,并经历了一些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值得认真注意和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