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出 处:《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第12期1013-1015,1026,共4页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173155)
摘 要:"亢害承制"属于运气学说中的五行生克机制,是六气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调节机制。最早将"亢害承制"理论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并加以诠释是唐代的王冰,其通过分析自然现象来阐释万物生化原理,对后世医家启迪颇多。元代王履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协调统一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亢而自制";若"亢而无制",则发病,需制其亢而除其害。刘完素将亢害承制与人体五脏病变相关以解释疾病变化中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其认识到六气偏亢过极,这一病理假象的存在,启迪了临床诊治思路。张景岳在王履对"亢害承制"诠释的基础上,提出"承之为义,有常有变",有亢盛必有承制,如此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处在生生不息的动态平衡之中的观点。后世医家类推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促进了中医理论的深入发展。
分 类 号:R221.09[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