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光胜[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古籍所
出 处:《江汉论坛》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 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12YS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11C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华简《保训》之"中"如果是指一种思想观念,为何上甲微能将它借来借去?如果"中"为某种实物,上甲微将"中"归还河伯之后,为何又能把它传遗子孙?学者尝试把《保训》之"中"解释为"众"或军队,可古文字中没有"中"与"众"通假的直接例证。学者将舜之"中"与上甲微之"中"内涵完全等同的做法也无法贯通《保训》文本的内在理路,《保训》文王传"中"归根结底是把国家大事托付于武王,因此对"中"不应从天文、地理、心性等角度探讨,而应从国家治理层面进行解读。舜之"中"为礼,上甲微之"中"为刑,治国时机、处理矛盾的不同决定了《保训》之"中"的不同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