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潇迪[1] 陈东风[2] 

机构地区:[1]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消化科,四川成都610041 [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内科,重庆400042

出  处:《重庆医学》2013年第2期220-223,共4页Chongqing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0382)

摘  要:小肠出血一般是指Treitz韧带到回盲部之间的肠道出血,临床表现多表现为慢性贫血、黑便、褐色大便、暗红色血便或血便,重者可大出血。小肠解剖结构独特,长约6~8m,是人体最冗长的器官,肠襻在腹腔内重叠、挤压、曲折,各肠段通过肠系膜附着于后腹壁;加之小肠不断蠕动,位置不固定以及既往检查手段有限,使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治十分棘手。

关 键 词:小肠 出血 诊断技术和方法 

分 类 号:R574[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