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肇萌[1] 张琳轶[1] 李志国[1] 张娴[1] 崔红波[1] 

机构地区:[1]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眼科,315040

出  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年第1期32-33,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摘  要: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炎性眼病,病因不明,青年近视女性多发,常累及双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内层脉络膜的多发小点状、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多局限于后极部,前房和玻璃体腔无炎症。Watzke等于1984年首次描述了PIC。国内报道较少,多被误诊为多灶性脉络膜炎、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国外研究主要为高加索人群,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P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关 键 词:脉络膜病变 预后分析 临床特点 内层 点状 多灶性脉络膜炎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新生血管 

分 类 号:R773.4[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