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选美:这个时代的精神错乱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翔[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  处:《大学(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58-59,共2页University

摘  要:中国的“选美”,最初在80年代以选拔“青春美”、“内在美”的形式出现。之所以不用“选美”这个词,是因为当时它太过敏感,容易令人想到资产阶级趣味。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选美活动,便借以“青春风采大赛”的名义。对比将乳间距设为评审标准,当年的‘青春风采大赛’并未缺少对女性身体的打量。创办人之一张耀,当时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油画老师,他与作为舞蹈演员的妻子,以及另一位创办人张安东一起提出,‘美’的标准也应包括三围比例、臂展长度,甚至脖颈长度。有趣的是,今日的学生抗议这些选美物化、标准化女性身体,那时的参与者却是以此来礼赞新时代女性的身体。

关 键 词:选美活动 解放军艺术学院 精神 女性身体 青春美 标准化 80年代 资产阶级 

分 类 号:G40-014[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