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疗法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浩耕[1] 刘翼[1] 游潮[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41

出  处:《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12期664-66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引发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a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aSAH预后的重要目标。为了对抗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血流量下降,有学者提出了"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稀释血液",即"3 H"疗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3H疗法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