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茂超[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出 处:《财会通讯(中)》2013年第1期33-34,共2页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摘 要:一、引言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市场现象,开始于1997年(高利,2001),并在1999年~2003年间形成了“井喷”状态(董屹,2006)。对此,学术界、新闻媒体进行了口诛笔伐般地批判与声讨,他们甚至直接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与上市公司的“圈钱”动机、公司管理层的个人机会主义、公司与控股大股东之间的利益输送等负面市场行为联系在一起。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我国自2001年起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的募资变更行为进行了规范与约束。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全方位的政策规范下,上市公司的募资变更行为渐趋谨慎与规范。但好景不长,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规模又同比增长了40.24%。笔者从巨潮资讯网站和证券时报网站逐一手工搜集的2007年及以前年度公告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样本数据也表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家次经过2003年。2006年4年的持续下降之后,从2007年开始,又出现了抬头之势。而关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后公司业绩变化的研究,其结论还尚未统一,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检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