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登科[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 处:《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诗歌界,很多诗人和学者都认为重庆是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一个地区要成为“诗歌重镇”,一般应该具有这样几个因素:诗人多,诗歌作品多,诗歌活动多,诗歌研究力量比较雄厚。进一步说,在全国诗歌的发展版图中,“诗歌重镇”应该拥有较多的有影响的诗人与诗歌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重庆诗歌奠定重镇地位的除了悠久的古代诗歌传统(如三峡诗歌传统)外,在20世纪尤其值得考察的是抗战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发展。抗战时期的重庆诗歌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而获得了繁荣发展。而80年代的重庆诗歌则是在队伍建设和艺术探索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们都是重庆诗歌史上值得不断重读的辉煌篇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