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

作品数:3914被引量:225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敏俐何言宏谢冕霍俊明王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巫术咒语”到“祭祀颂诗”:中国诗歌的发生与早期发展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李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魏佛教诗学研究(18AZW006);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中国经学诗学史(GXXT-2021-045);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末瘟疫对政治、文学的影响”(2022AH052404)。
沿着“大传统”规范、导引的文化方向,探索中国早期诗歌从“咒语”到“颂诗”的演变历程,可发现早期的“祭祀颂诗”源自“巫术咒语歌”,但出于娱神需求,巫术咒语直言命令的口吻在祭祀仪式中遭到扬弃,而其“直言”“铺陈”的言说方式与...
关键词:巫术咒语歌 祭祀颂诗 演进 话语权力 文化一致性 
四言诗的筮域书写——以《易经》《焦氏易林》为中心
《智慧中国》2024年第12期60-61,共2页王长红 
谈及中国诗歌史的发端,很多文学史教材或学人著述一般会追溯至《诗经》,《诗经》也因此被冠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称号。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认识,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郭沫若、李镜池、高亨等老一辈学者认为《诗经》之前存...
关键词:中国诗歌史 《焦氏易林》 四言诗 高亨 诗歌总集 《易经》 李镜池 《井》 
远方与归去--中国诗歌的一条主线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4年第12期52-55,共4页景凯旋 
远方与归去是贯穿中国诗歌的一条情感主线。唐诗是想象,是远方,生活在别处;宋诗是感慨,是归去,生活在此处。李白的家园是诗意的远方,王维的家园是归去的隐遁之所,而在远方与归去之间的杜甫,他的家园则在当下。在这个蓬勃灿烂的夏日,让...
关键词:生活在别处 宋诗 归去 精神家园 溯流而上 隐遁 李白 杜甫 
中国诗歌与表现主义的互补共生——以《王伦三跳》为例
《世界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525-531,共7页李越 
西方表现主义时期恰逢中国诗歌在德国的热潮。表现主义的反叛思想与中国追求自然宁静的诗歌存在着语言和深层内涵上的张力。但《王伦三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文学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与表现主义文学的不同,同时利用二者差异弥补了表现主...
关键词:诗歌 表现主义 《王伦三跳》 
刍议中国诗歌走向世界文学--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
《海外英语》2024年第22期194-197,共4页施慧杰 王婧 
随着“世界文学”的理论与建构日趋完备和成熟,翻译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国诗词因其意象之美,意义之美,结构之美已然成为世界文学瑰宝。唐代诗人王维诗作《鹿柴》的翻译研究主要聚焦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应用研...
关键词:中国诗歌 翻译文学 《鹿柴》 世界文学 
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论庞德诗学理念嬗变与庞译中国诗歌
《海外英语》2024年第22期33-36,67,共5页田博元 
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作为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在其诗歌创作深受中国诗歌的影响。其英译的中国诗歌为庞德革新现代主义诗歌提供新的思路,而庞德后期诗学理念从意象主义嬗变至漩涡主义也对庞德的...
关键词:艾兹拉·庞德 意象主义 漩涡主义 中国诗歌 翻译 
融媒体时代文学直播节目的时空表达——以《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为例
《今传媒》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孙林雪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3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时代诗歌类短视频创作及批评研究”(23WX21)。
文学直播节目是融媒体时代文学与媒介融合的全新表征。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作为公益性文学直播节目,均已顺利开展一年有余,本文旨在从二者的时空二维表达出发,研讨文学直播节目表现出的新型...
关键词:融媒体 文学直播节目 空间 时间 地方 
一场赊账举办的饯行--说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的史实与内涵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11期109-112,共4页吴怀东 
众所周知,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浪漫的诗神,是盛唐时代的精神偶像,在他名声大噪的高光时刻,他所到之处一定是众星拱月,比如,他在皖南泾县桃花潭游玩,汪伦就精心策划了一场特别的送行仪式--岸上踏歌,令李白感动不已,因此留下千古名作《...
关键词:中国诗歌史 晚年创作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别诗 诗神 盛唐时代 精神偶像 李白 
治学的楷模,人生的导师——洪子诚先生的学术人格
《南方文坛》2024年第5期57-59,共3页吴思敬 
我与洪子诚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相识的,至今已有40余年了。接触较多、联系较为密切,则是到了21世纪之后。21世纪之初,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需要在全国同行专家中聘请学术委员会成员。洪子诚先...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 学术人格 洪子诚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科 中国诗歌研究 同行专家 21世纪 
“讲好中国诗歌故事”之李白诗歌英译经典化机制探究被引量:1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26期11-14,共4页乔琼 顿晓东 赵旭东 许明皓 徐林 魏睿林 
武汉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2017,项目名称:认知视域下的BEC文本指导外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沟通实践的探索)结项成果之一;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项目(项目编号:2021X042,项目名称:基于商务话语分析的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结项成果之一;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1HB0467,项目名称:语言学视域下商务课程人文性跨学科实现途径研究)结项成果之一;武汉科技大学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4142,项目名称:“讲好中国诗歌故事”之李白诗英译经典化机制探究)成果之一。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将李白的诗歌进行英译是一项既富有挑战又极具意义的工作。李白诗歌英译经典化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依赖于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持续的努力;需要不同译者群体的贡献,展现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讲好中国诗歌故事” 李白诗歌英译 经典化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