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36-44,共9页Social Sciences Abroad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KS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10024);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重大项目(2011RWXKZD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是阿多尔诺于193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就职演说。通过对新康德主义、生命哲学、现象学、生存哲学、科学哲学的哲学观考察,他不仅讨论了哲学解释与科学研究、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且分析了哲学与现实性的关系,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研究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现存着的意向性,而是解释无意向性的现实。因而,不仅唯科学主义思维,而且基础本体论,都与他相信的哲学的现实任务相抵牾。在这里,阿多尔诺不仅力图避免普遍性概念,还极力清除自我满足的精神总体性观念,并提出了否定性、辩证的否定等概念,强调哲学应该严格排斥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认为哲学问题集中在具体的内在于历史的复杂性中。由此可以断定,本文应该被视为“否定辩证法”的萌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