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洁[1]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3期109-112,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所罗门之歌》创作于1977年,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奠定了托尼·莫里森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学者编撰的各类美国文学史按"性别、种族、阶级和文化"体系,相继将托尼·莫里森编入美国文学史。但国内有关托尼·莫里森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思想与创作方法的研究上,很少触及到文论研究。美国黑人文学创作是后殖民时代呈现出的文化碎片,笔者试图通过《所罗门之歌》中的神话和民谣入手,从小叙事的叙述角度探讨莫里森小说创作中的后现代性,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以她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以及对当代文论研究的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