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大学生对“抬高”语义认知的对比分析——兼谈汉语动补式结构的语义习得的差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远[1] 范祖奎[1] 

机构地区:[1]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  处:《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年第1期38-40,44,共4页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摘  要:动词是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都是反映词义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抬高”为例,分析了维汉大学生对动补式结构的语义习得存在的异同:1.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都更加倾向于利用认知科学的体验观来认识“抬高”的语用语义,即“使某一物体的位置上升”,这说明语言学习者对语义的认知受到自身的体验影响,这种影响对语义的理解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抑制作用。2.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语义认知上的主要差异应该是目标词的隐喻意义而非基本意义。

关 键 词:语义认知 对比分析 动补式 习得差异 

分 类 号:H136[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