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西宁[1]
机构地区:[1]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出 处:《电影文学》2013年第6期93-94,共2页Movie Literature
基 金: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系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177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BCA110020)的子课题"改革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渭南师范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KS007)
摘 要:美国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了1959年新英格兰威尔顿预备学院教育教学的故事,影片通过对比手法,叙述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几组矛盾冲突,侧重展现了教师基廷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及其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但影片最后以尼尔的死和基廷老师的被开除为结局,体现了传统教育势力的顽强和革新传统的巨大阻力。虽然影片以尼尔和基廷的悲剧结束了,但影片传递给观众的却不仅仅是这两个人的悲剧,影片中涉及的传统教育、家长、教师、学生都各有自己的悲剧存在。本文透过《死亡诗社》的悲剧探讨教育的深层本质和责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6